(相关资料图)
马文科在自家院里精心养牛。记者 祁国昌 陈秀梅 摄影报道
走进彭阳县古城镇乃河村,最吸引人的就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钢架结构牛棚和青贮池,一头头壮硕的黄牛悠闲地吃着草,“哞哞”的牛叫声此起彼伏。9月5日,村民马文科正在给牛添加草料,8年前他在自家院落搭建简易牛棚,尝试养殖了5头基础母牛。“一年一头牛犊,净利3000元,比出去打工还强。”马文科尝到肉牛养殖的甜头,一直想着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
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与彭阳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对接、深入调研,结合彭阳县肉牛产业发展“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于2019年开始,在彭阳县古城镇、草庙乡、城阳乡、白阳镇、孟塬乡实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围绕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投入4388万元,为635户肉牛养殖户建设养殖圈舍,为1401户建设青贮池,为66户配备铡草机,特别是配备了物联网系统。农户在家中就能监控母牛状况,可以及时配种,既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繁殖效率,切实提升了当地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国际农发基金贷款项目每年还组织我们参加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教我们基础母牛规范饲养、肉牛育肥、犊牛隔栏补饲早期断奶技术、疾病防控、饲草料调配,同时邀请专家上门指导,现场解答养牛常见问题。”马文科说。2022年他卖了7头牛,一下子赚了10多万元,目前养殖规模扩大到了32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我们把支持‘六特’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加快实施国际农发基金贷款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和价值链建设,全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陈亮介绍。目前,该项目在彭阳县累计完成投资6764万元,带动3749户13495人受益,实现了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不仅致富了一批群众,更是带动了一方经济,让彭阳县脱贫成果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更有可为。(记者 祁国昌 陈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