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杨晓东为记者介绍罗山植被与动物的分布情况。
沿着黄河宁夏段干支流,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美丽新宁夏 黄河千里行”行进式采访小分队一行来到吴忠市,遇到了此行中的第一座大山——罗山。
(相关资料图)
罗山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在缺水少绿的大地上挺起一道绿色“脊梁”,用“只此青绿”形容也不为过。在防风阻沙、增加降水、调节区域气候上,罗山发挥了重要生态作用。
罗山西面是黄河,直线距离50多公里。碰上好天气,站在山顶能望见黄河。沿着红柳沟等大小沟壑,罗山土壤被降水“裹挟”而去,最终汇入黄河。罗山的水土涵养,关乎山与河的“生命健康”。
宁夏“三山”之中,罗山是唯一一座全域封禁的大山,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已有20多年,人们只能遥看其一年年变绿。
罗山,总是惹人遐想。
6月16日,主题采访小分队来到罗山东麓的东风护林点,从这里徒步攀登,走的是护林员走的巡护小道,为浓密山林所包裹。
环罗山一共建有20多个护林点,星星点点分布在东西两麓的同心县和红寺堡区的关键卡口,守护着山中来之不易的青绿。东风护林点就在同心县韦州镇的地界中。
经护林员请示放行,记者穿过东风护林点大门,一路行进到一道蓝色铁丝网跟前,里面就是要攀爬的罗山核心区。
此行,记者要深入罗山“肌理”,为人们揭开罗山的神秘“面纱”……
灌木里
向导叫杨晓东,他是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他打开这道铁丝网,带记者沿小道一头扎进罗山。一行9人只能鱼贯而行,绝难并行——四周草木茂密,仅有的通行小道也是护林员踩出来的。路面上是一片片风化石,走上去“吱吱”作响,那是罗山的原本地貌。
在这样一座干旱少雨的石山上,林草综合植被覆盖度却能达到70%左右,比本世纪初翻了一番多。看来,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持的“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治理为辅”的方针,是完全符合规律的。
小道两旁长满了蔷薇等灌木,有一人多高;地表是一簇簇盛开的山花,有黄芪花、狼毒花、绣线菊……杨晓东说,虽说早已入夏,山下很多植物花期已过,可是山上温度偏低,很多花开得正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农历四月,罗山下夏日炎炎,山上却一片春芳。这样的反季节胜景看得最多的还是70多名罗山护林员,这是对他们长年累月穿梭深山密林的一种补偿。
行走间,杨晓东蹲下了身子,仔细瞅起地上几截颜色不一的粪便。“黑便是獾的,灰便是狐狸的。”杨晓东向聚拢来的记者分析道。除了粪便的颜色,他还会从其中夹杂的毛发、种子等物质来推断排泄者的“身份”。
作为一座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罗山生息繁衍着418种野生维管植物、41种苔藓植物、74种大型真菌、221种野生脊椎动物和1008种无脊椎动物,吸引了国内众多动植物专家。前不久,还有东北林业大学的师生来罗山搞科研。耳濡目染,杨晓东从一个门外汉成了半个专家。他不光认识不少珍稀动植物,还能通过粪便位置判断动物行进的通道。
记者行进过程中,不时看到小道旁有褐色“土堆”分布。一打听,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那是火红蚁的巢穴,用枯萎的松针搭成。走着走着,身后就有队员使劲拍打记者腿部。一转身,才发现是火红蚁密密麻麻地爬了上来。记者也赶紧拍打,还原地蹦了好几下,才把它们给抖落下来。火红蚁有毒,被它们咬一下,疼痛难耐,还生灼伤般的水泡,个别过敏者还会休克。
莽林中
沿着小道再往前走,渐渐阴凉了起来,没了灌木丛中的灿烂阳光——一行人来到了遮天蔽日的针叶林中,里面密布着油松、青海云杉,足有十几米高,都是自然萌生的。用杨晓东的话说,这叫曲径通幽。
脚下的土地变得很松软,就像踩在厚地毯上——那是松针、松果等落地后形成的腐殖质层。杨晓东说,最厚的腐殖质层还是在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扒下去足有30厘米厚。“就像海绵一样,腐殖质层很吸水。近10年来,就没山洪下罗山。”这些被涵养的水分,除了被山上草木吸收,还被山体过滤后变为清澈的泉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暗河缓缓流淌下来。
记者回想起来,行进式采访小分队一行进入东风护林点后,沿途的沟壑中长满了绿草,间或还有山杨、灰榆等灌木,看得出确是久不行洪。
光线暗淡了下来,松林之中也愈显幽静,连绵不绝的松涛声呼啸而来。
在杨晓东的倡议下,大伙儿坐在松林里休息。“咱们满嘴吸的都是负氧离子呀,算是来了场森林康养!”杨晓东笑言,罗山的森林碳汇可不容小觑。
古时,罗山的“群峰叠翠”就被写入诗词,被人们反复咏赞。明初,庆靖王朱栴为罗山所吸引,在山下的韦州城修建了王府,一住就是9年,死后也归葬于此。
这一路上,杨晓东都敞怀前行,口袋里放着保温杯,走得很轻快。看得出,他脚力不错,也很享受这趟罗山徒步。
愉快的路程总是短暂的。杨晓东告诉记者,前方山林正在进行飞防病虫害作业,人员不宜前往。采访小分队只能原路折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大罗山的“面目”,记者已置身其外欣赏到多次:那是一座锥形大山。深入罗山“肌理”之中,却是头一次,更加立体真实。管中窥豹,记者深切感受到的是罗山生态大业的久久为功,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良多。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苏峰 李涛 杜晓星 何耐江 王沛瑶 杨玉瑛 何婉蓉 采写、拍摄)